Loading...
icon_phone 電話 (02)2622 - 4593 傳真 (02)2623 - 2924

繽紛四季

圖集

2019教師新書發表會

「外語學院教授專書聯合發表會」於108年1月3日下午在淡水校園覺生紀念圖書館閱活區舉辦,由法文系吳錫德教授及英文系蔡振興教授發表新作。發表會由外語學院吳萬寶院長介紹2本新書作者,並邀請何啟東學術副校長致詞給予鼓勵,計有莊希豐行政副校長、圖書館宋雪芳館長、工學院許輝煌院長、建築系黃瑞茂副教授,以及30餘位師生共襄盛舉。 吳錫德教授的新作《我反抗,故我們存在:論卡繆作品中的現代性》,以「遇見卡繆」為題,專研這位法國當代作家、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從選為翻譯課堂教材到全心投入研究其寫作風格及藝術訴求,最後完成升等教授專著,再以半年譯成中文發行。吳老師強調,這本書是台灣最完整探討卡繆作品敘事風格及創作手法的專論,內容探討卡繆作品的現代性、《異鄉人》的創作及自傳成份,以及社會事件換置成文學文本的操作手法,此外也放進吳教授自己5篇相關論文,包括:卡繆的空間書寫、人道主義關懷、作品中的死亡、作品中的女人,以及作品中譯及其對台灣的影響(該篇以法文撰寫並已在日本青山大學研討會發表)。 蔡振興教授的新作《生態危機與文學研究》,援用「生態文學批評」的視角,重新審視人與非人(自然、環境和氣候)之間的倫理關係,並嘗試探討「環境政策」是否能有效改善失衡的生態系統,內容分四部分:「緒論」主要介紹生態文學批評、學科建置、波段理論,以及其發展概況。第1輯主要爬梳生態文學批評的方法論;第2輯則以「生態溝通」、「超物件」和「政治生態學」等理論來分析生態作品;第3輯旨在透過史耐德的生態詩學、文化翻譯及生命書寫,探討史耐德如何介入環境議題並回應生態危機。蔡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概念、多元豐富的跨學科背景知識,以及獨到的文本分析,引領讀者認識生態文學、毒物論述、全球暖化、環境變遷與末世論等相關議題,是生態論述入門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圖集

2018.5.01外語教育與在地文化研究 學術論壇

外國語文學院與日本同志社大學文化情報學部共同於4月28日,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有蓮廳舉辦「外語教育與在地文化研究」學術論壇。除了兩場特約演講外,兩校學者發表35篇論文,主題自「淡水在地人文」出發,擴及「外語教育」、「鐵道文學」、「旅行文學」,豐富多元有如春日繁花競妍。開幕式司儀以中英日三語報幕,同時基礎演說也進行中日同步口譯,展現本校外語學院的實力的同時,有蓮國際會議廳的先進設備也為大會增分不少。 外語學院院長陳小雀表示,論壇宗旨在從淡水在地文化出發,結合本校外語學院六個語系相關研究、外語教育與在地文學文化,要「讓國際看見淡水,也要引進外國文化,讓淡水成為國際城巿」。她指出,外語學院運用外語專業,進行在地研究是循本校「共創大淡水,智慧大未來」之中長程發展方向,也與該院於「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提出的「六六大計,接軌國際」的內涵一脈相連。 本次論壇的構想來自馬偕博士的外孫柯設偕。柯設偕畢生落腳淡水,致力於教育;同時他也是本次合辦單位同志大學的校友。就是這一層淵源引發靈感,大會以他的小說為出發點,擴及淡水人文探索、外語教育、外國文學等議題。外語學院院長陳小雀於始業式致詞中表示:「柯設偕先生的鐵道小說正是一列從在地化開往國際化的火車,結合了科技與人文,也激發我們外國語文學院英、西、法、德、日、俄各系老師的研究旨趣。」
圖集

2018.4.23世界閱讀日

大家都知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4月23日定為「世界閱讀日」,覺生紀念圖書館於今(23)日起至5月13日止所舉辦的「閱讀 行旅 愛分享」世界閱讀日活動非常特別,尤其是今日舉辦的開幕式,將展覽場域從圖書館延展至戶外廣場,選定以去年台灣出國觀光人數最多的日本為題,在書卷廣場規劃閱讀市集「說料理。談文學」,以及館內閱活區策劃「食光記憶:日本飲食與文學閱讀地圖」館藏主題展,展現學校環境空間運用,學生學習與互動無所不在的教育理念,為與全球攜手推動閱讀、共同營造書香社會,宋雪芳強調,今年閱讀日活動將場域從圖書館延展至書卷廣場,與日文系、建築系、企管系,以及日本文化研究社、資圖系系學會,共同規劃閱讀市集,同時響應4.22世界地球日,與本校環境教育推動小組合作,以草坪為場域,佈置漂書,由資圖系系學會與圖書館合力籌集約800冊二手書轉贈給師生,讓書找到適合的閱讀者,展現資源再利用的精神,並體現處處都是閱讀的空間!本校環境教育推動小組召集人羅孝賢總務長說明,活動精神在於將相關環境教育推動工作讓師生知道,推廣相關知識與書籍的閱讀,場域是由建築系黃瑞茂老師帶領該系學生設計,利用募集來的編織物品與地墊妝點綠地,輔以具特色的客製書架展示圖書,實践無處不閱讀的校園環境。 今日開幕式暨書卷閱讀市集安排以書卷廣場漂書為起始點,邀請日文系師生說書、大阪章魚燒與茶道等料理展演,串連圖書館總館主題展區。在「說料理。談文學」分享時刻,日文系主任曾秋桂與日文系碩士班佩德羅(西班牙籍型男藝人)與大學部谷井研輔(日籍)兩位同學一起分享文學與料理。佩德羅來台灣已經5年,非常喜愛台灣,但是對日本的熱情一直都沒消失,也學會每次去日本享受當地的美味料理和深具魅力的文學。上學期修習「村上春樹學研究」,讓他第一次體會到這個作者的作品魅力。在課堂上學習村上春樹的作品翻譯成西班牙文的過程。經過研究他發現,村上春樹的小說可以創造一個讀者與敘述者之間的親近感,透過日文動詞的變化讀者有時候無法知道講話的人是敘述者或是主角,這個曖昧用西班牙文的動詞變化是無法傳達出來的,造成讀者與敘述者之間的距離感增加。為了感謝台灣於311時伸出援手,2018年2月主辦了{我愛台灣}活動的谷井研輔則帶領大家探討章魚燒的歷史。他說章魚燒的前身是一種叫作明石燒的食物,明石燒誕生於兵庫縣明石市,明石燒是雞蛋和高湯混合麵粉後,加入章魚煎烤成圓形狀的食物,特點是口感非常鬆軟。谷井研輔說明大阪章魚燒的誕生,並成為大阪的代表食物的故事,這是受兵庫人嘲笑放肉的作法,為此生氣的大阪人改放章魚,並故意取名為章魚燒,和兵庫人示威,結果章魚燒變得越來越受歡迎。